审核及体系认证专业技术服务机构
技术服务热线:151-1624-0080
零碳园区“热”起来了,标准也来了
3月18日,由中国节能协会牵头制定的《零碳园区评价技术规范》(T/CECA-G 0344-2025)团体标准正式发布实施,为零碳园区的规划、建设与评估提供了系统性依据。
这项标准由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参与。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零碳园区“概念,今年两会进一步明确"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的要求。这一系列政策信号,让这套标准的发布显得尤为关键。
标准更全面、系统,明确“怎么建”“如何评
相较于以往行业内已有的零碳园区类技术文件,由中国节能协会制定的《零碳园区评价技术规范》在维度覆盖与操作指引上更具系统性与清晰度。
据中国节能协会副秘书长张军涛介绍,该标准在园区创建要求和评价机制两方面都做出了具体且明确的要求,可为园区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参考和路径指引。
在评价体系设计上,标准建立了包括多个一级与二级指标在内的多维度综合评价框架,涵盖:
基本合规要求、基本管理要求、管理体系与激励机制
能源结构与能效水平
产业布局与循环链接
建筑与设备运营管理
排放监测与排放量化
减排实施与抵消措施等
并通过分级制的评价机制,直观反映园区当前零碳建设水平,便于园区找准差距、明确优化方向。
同时,该标准也进一步强化了注重管理与监督,标准强化政策协同与监管机制,确保评价公平公正,并引导园区持续优化提升。
工厂标准已跑通,园区建设更需“精准打法”
事实上,中国节能协会在2022年已发布《零碳工厂评价规范》三年来已有超过300家工厂完成认证,包括远景能源“、施耐德电气、德力西等标杆企业。
企业普遍认为该标准为零碳工厂的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路径。
零碳园区避免盲目跟风,因地制宜才是关键
针对当前各地积极推进零碳园区建设的趋势,中国节能协会副秘书长张军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追求零碳园区建设的过程中,确实需要避免盲目跟风,而应依据园区本身的资源禀赋和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做好规划。
还要对全园区碳排放基础数据进行全面摸底,做好碳排放数据统计和核查等基础工作,深入了解自身的碳排放情况,梳理出潜在的减排途径,并对不同减排途径的减排潜力、减排成本和减排效益等进行详细评估和测算